
從法院離職后,我成為法律多面手,直接解鎖隱藏技能包。左手寫訴狀、整理證據、談案件carry訴訟全場,右手做盡調、寫報告讓甲方滿意點頭!如今的我在訴訟與非訴間反復橫跳,勢必成為全能行法律人才,這波跨界逆襲,我一定要贏!
午夜12點,看著電腦屏幕上寥寥無幾的字數,我流下了懺悔的淚水。起身去泡第三杯速溶咖啡,Word文檔里“第三章 目標公司的主要情況”標題孤獨地閃爍,而我的大腦已經宕機成一片空白。誰能想到,昨天還在和前同事們分享我美好的職業生涯,開朗的笑聲仿佛還回蕩在耳邊,此刻的我竟像一只雙目無神的皮皮蝦,對著海量的報表嘆氣。人甚至無法共情昨天的自己……
時間倒回一個月前,當我意氣風發地踏進盡調團隊辦公室時,還帶著自信從容的微笑。“請團隊前輩們放心,我一定能好好完成這個項目!”卻不知道接下來迎接我的,是怎樣艱巨的考驗。
在接手上市公司重整項目前,我對非訴業務的難度明顯預估不足。項目涉及復雜的股權架構、金融市場知識,還包含了海量財務數據及行業專業術語的解讀,大量工作內容遠超我此前訴訟業務的經驗范圍,工作初期確實面臨巨大挑戰。
面對項目復雜性,中銀團隊迅速組建了專業小組。團隊成員既有法律、財務雙專業背景的資深合伙人坐鎮,也有深耕上市重整領域的非訴業務骨干。在項目會議上,團隊圍繞項目背景、核心需求、風險點分析等內容展開深入討論,制定了詳細的工作策略,后續還飛赴項目現場收集資料。
為進一步強化團隊專業能力,確保項目高質量推進,此次項目負責人謝蘭軍律師特邀深圳廣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唐穩律師蒞臨我所,開展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業務專題交流。這次交流會讓團隊成員對上市公司破產重整項目的政策依據、操作規范及實務要點有了更系統、更深入的理解,為后續項目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團隊的溫暖
在團隊成員的悉心指導與緊密配合下,我逐步掌握了非訴業務的工作要領。同事們也毫不保留地分享實用技巧和工作經驗,讓我不再害怕那些密密麻麻的文件,甚至開始享受抽絲剝繭發現問題、讓數據說話的快樂。訴訟與非訴雖同為法律工作,但各有側重,二者都需要用詳實的數據和證據支撐結論,不同的是,非訴業務更強調對復雜事務的分析整合、多領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非訴律師需同時掌握法律、財務等多方面知識,要有從海量信息中預判風險、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這個過程中,我在團隊的幫助下慢慢突破思維定式,解鎖了非訴工作的新視角。
就在我以為自己能夠從容應對項目時,真正的考驗不期而至。委托人突然提出緊急需求,要求當天提交項目初稿,而此時項目組申請的關鍵補充材料尚未到位,團隊多位成員因異地出差或其他緊急項目抽不開身。最終,這份艱巨的任務落在了我和華芮雪律師肩上。
看著桌面上堆積如山的原始文件,再瞄向電腦里僅有開頭幾頁的空白文檔,我的手心瞬間沁出冷汗。按照常規流程,這樣規模的盡調報告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至少需要3天時間完成,100頁左右的報告篇幅不僅要涵蓋全方面的法律與財務分析,更要確保數據零差錯、邏輯無漏洞。而此刻,我才剛剛完成框架搭建,只因抱有“截止日期還早、等補充材料齊全再集中撰寫”的僥幸心理,進度嚴重滯后。腦海中突然閃過團隊負責人反復強調的話:“非訴業務時間緊、任務重,要提前規劃,預留好時間應對突發狀況……”
緊急關頭,我迅速向華律師求助。她鎮定自若地安撫我,并立即啟動應急方案:“我們分工協作!先搭好框架完成初稿,后續再補充完善。”隨后的24小時,辦公室仿佛化作爭分奪秒的“戰場”。華律師全程指導我的寫作思路,在我遇到難點時及時點撥;胡方正律師負責上市公司重整法律法規運用的審核把關;朱耀龍律師從其他項目抽身,重點把控財務數據與整體報告質量。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最終按時完成初稿,用實際行動化解了這場“危機”。
現在回想起這段經歷,我明白了非訴工作就像一場精密的團隊戰,沒有誰是孤軍奮戰。從訴訟到非訴的轉型,不僅讓我解鎖了新的技能,更讓我收獲了一群靠譜又溫暖的“戰友”。在我們盡調團隊,沒有“你自己搞定”,只有“我們一起上”;沒有“我不行”,只有“我再試試”。無論遇到怎樣的難題,只要團隊擰成一股繩,就沒有翻不過的山、跨不過的坎。
如果你也想加入這樣一個既能讓你飛速成長,又充滿歡樂與溫暖的團隊,歡迎來和我們一起,在法律的江湖里,書寫屬于自己的逆襲故事!畢竟,在這里,我們不僅是同事,更是彼此最堅實的后盾,最可靠的伙伴!
(常嘯洋,法學碩士,先后供職于上市公司與中級人民法院,現為北京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李良機律師團隊成員,資深法律從業者。)